「强信心 看发展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」实打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——古浪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见闻
「强信心 看发展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」实打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——古浪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见闻
「强信心 看发展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」实打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——古浪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见闻
5月13日,宋寿国在(zài)大棚里录制黄瓜种植(zhòngzhí)科普视频。河北日报记者袁铮摄
“‘宋博士’,您快帮我看看,黄瓜长成大肚瓜了(le),这是咋回事?”微信视频通话的一头,一位农户眉头(méitóu)紧锁。
“摸摸瓜秧龙头硬不硬,发硬(fāyìng)就是红蜘蛛惹的祸,赶紧打生物药剂防治。”通过视频看了(le)一下瓜秧长势(zhǎngshì),“宋博士”立即给出了解决方案。
5月13日,记者在泊头市子渔驿站生态家庭农场见到宋寿国时,他(tā)正忙着和粉丝互动,解决他们在黄瓜种植(zhòngzhí)中的难题。
他(tā)不是真正的博士,但在沧州泊头文庙镇军西村,当地人对他的种植技术很(hěn)认可,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别称。在互联网上,他更是业内(yènèi)大咖,短视频平台粉丝量达9.7万人。
宋寿国今年55岁,从乡镇农技员到农场经营者,种植果蔬数十年。他衣着(zhe)朴素、皮肤黝黑,是(shì)个地道庄稼人,但解决问题时(shí)思路清晰、表达准确,更像个农业专家。“种了一辈子地,拜访农业专家,去高校进修,学习从没中断,这些年积累的经验不能藏着掖着,要(yào)帮到(bāngdào)更多人。”他说。
多年来,他(tā)对各种农作物适配的营养肥料及土壤改良、病虫害防治技术深入探究。为了(wèile)推广各类果蔬种植技术,他在(zài)网上办起了“宋老师农业技术大讲堂”,开直播、拍视频,当“讲师”。
当天,他还要录制新一期的蔬菜(shūcài)种植科普视频。记者看到,在农场的黄瓜种植大棚里,他时而(shíér)从瓜秧上拿起一个幼瓜(yòuguā),时而扯过一个粘虫板,边走边讲解。
走到一株瓜秧旁,宋寿国随手掐掉了一个(gè)刚长出来的小黄瓜。“不是这个瓜不行,是它长错地方了。”他对(duì)着屏幕解释,一定要等瓜秧长够10个叶片再留瓜(liúguā)。瓜秧未生长健壮就提前留瓜,后期容易出现“瓜打顶”,严重影响(yǐngxiǎng)产量,甚至把瓜秧“累死”。
听宋寿国讲种黄瓜,门道真不少。只见他随手摘下一根成熟黄瓜,手持两端慢慢掰成90度,黄瓜依然不折。“我们(wǒmen)这儿土壤(tǔrǎng)缺钙,从改土到施肥都得多补钙,这样种出来(chūlái)的黄瓜韧性佳、口感好(hǎo)。”宋寿国打趣道,他种地就是“偏方”多。
说是“偏方”,背后其实都有理论知识支撑。这些年,他被邀请到各地巡讲(xúnjiǎng)农技知识,跑过20多个省市,听过他课的(de)人(rén)不计其数。他的种植模式(móshì)得到相关农业专家的肯定,还获得了泊头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等称号。
“宋博士”的名号越传越远(yuǎn)。秦皇岛昌黎县五里营村搞葡萄(pútáo)种植,前几年遇到了瓶颈,看到宋寿国(sòngshòuguó)的直播后,一位种植户主动找他来支招。
在(zài)昌黎,他一干就是3个月,测土、改土、换肥,推广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高产栽培技术……最终,葡萄种植问题顺利(shùnlì)解决,这个农户的葡萄当年实现增产。
不仅如此,在宋寿国的指导下,这个村全村更换了葡萄种植(zhòngzhí)模式(móshì),葡萄亩产从2250公斤提升到4300公斤。
离子渔驿站生态(shēngtài)家庭农场不远,一处建设(jiànshè)工地上,用于教学和试验的大楼(dàlóu)即将建成。“今年年底,这栋教研楼就(jiù)能投用,欢迎全国各地的农户来参观学习,让更多人种出优质果蔬。”宋寿国说。(河北日报记者 袁铮)
关注河北日报,了解更多权威资讯(zīxùn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